欢迎访问 旅游文化时评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意见征求 >正文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931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时间:2020-05-28 作者: 来源:  

  粤文旅函〔2020〕130号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王建生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广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振兴的提案》(第20200931号)收悉。经研究,我单位会办意见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等,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等得到了文物行政部门的认定和公布,为有效保护活化创造了条件。我厅长期组织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各地文物部门、村民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开展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等课题。2015年、2016年、2018、2019年,分别组织召开全省建筑遗产合理利用培训班、全省名人故居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培训班、省文物保护管理培训班和广东省贫困村文物保护利用培训班,对我省传统村落文物保护人员、村委负责人和驻村干部等进行培训。2019年我厅出台《广东省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指引》,指导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内不可移动文物固本提升、日常养护和活化利用等工作。

  (二)逐步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逐步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资金、文化专项资金和文物保护资金等,我省多个传统村落获得国家、省资金的扶持。2014年以来,文化文物专项经费扶持东莞塘尾村733万元、上岳古围315万元、龙湖寨400万元、湖心坝335万元、满堂围445万元等。我厅也将“国保”“省保”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纳入省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助范围。2019年,我厅在省重点文物保护资金中,扶持乡村中的文物保护项目26个共计3315万元,其中包括大旗头村古建筑群修缮工程、水东村古建筑群修缮工程等。

  (三)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865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建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引导各地做好旧民居、旧祠堂等场所的功能转化和保护利用,梅州市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成农村文化俱乐部,弘扬宗亲文化、引导村民自治,有效破解了山区场地不足、交通不便、资源不聚的难题,其“三多三促”模式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中获得东部组优秀等次;佛山市“‘祠堂+文化’——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文化发展模式”项目成功入选我省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四)积极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工作。指导各地积极开展2018—2020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培育和创建工作,共43个县、镇获评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11个县、镇获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厅于2019年予以265万元的资金扶持,并积极依托深圳文交所专业力量,就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推介工作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宣传推广,增强民间文化艺术的品牌效应。持续打造“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活动、“同饮一江水”劳动者歌唱大赛、民歌民乐大赛、粤曲私伙局大赛、群众艺术花会、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等系列文化惠民品牌活动,指导各地结合各类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五)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中心建立生态(社区)博物馆。我省对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建筑、历史建筑等举办博物馆的,在设立条件如场馆面积、人员、资金、藏品等方面适当放宽,以鼓励活化利用资源。经统计,我省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举办的博物馆有54个。这些生态分(社区)博物馆有效利用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了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指引。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实际,继续指导实施乡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同时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予以资金支持。继续在资金上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村落倾斜,重点扶持传统村落的文物保护项目,指导各地做好保养维护、抢险加固、修缮和保护规划编制等文物保护工程。落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利用导则(试行)》,鼓励和支持地方成立乡土建筑保护工程队,参与本地乡土建筑的保养、抢险加固与修缮工程。

  (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遗产,将文化资源合理融合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旅游中,通过乡村旅游推广文化遗产,通过文化遗产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开展非遗进乡村活动。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打造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鼓励引导大学生、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土特产转化为文创产品。

  专致函达。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5月26日

  

友情链接: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游文化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游文化时评网 lywhsp.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14598号-154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